-
2025/03/07机器人学院周易教授团队在神经形态视觉定位研究取得新进展基于拟神经形态事件的视觉里程计是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领域的一个新兴技术分支。其研究目标是将仿生的拟神经形态视觉技术应用于移动机器人的状态估计任务,以解决传统方法在高速运动、非理想光照等极端工...
-
2025/02/19教科院宋琼将老师研究成果在《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发表近日,教育科学研究院宋琼将老师在教育学研究领域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成果以“Effects of critical thinking instruction o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with varying baselin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A q...
-
2025/02/16土木院张超教授课题组在孔隙水冻结研究取得新进展孔隙水冻融机制是理解土体、岩石、混凝土与生物组织等多孔介质在低温下的复杂力学行为的理论基础,是寒区冻土工程、极地建造、逆境生态科学、海底可燃冰开采、火星与月壤水冰资源利用、生物组织低温保存等领域的...
-
2025/01/16化工院白玉罡教授课题组在人工金属酶领域取得新进展一直以来,人类利用完整的微生物细胞作为催化体系来制备所需的产品,例如酿酒、酿醋和酸奶制作均已有了数千年的历史。近年来,人工金属酶(ArM)技术的发展为全细胞催化剂赋予了更强大的催化能力。然而,人工金属...
-
2025/01/14物电院方良副教授等人在光子拓扑自旋态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拓扑缺陷在物理学上通常指场分布无法连续形变、物理量无法定义的特殊点,也称为奇点,在涡旋或拓扑结构中普遍存在。拓扑缺陷在宇宙学、流体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声学以及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也十分常见,并在某些应...
-
2025/01/10物电院李福祥教授课题组在高阶拓扑系统的非平衡动力学研究取得新进展发现和理解自然界的普适性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目标之一。Kibble-Zurek机制预测了非平衡系统在连续相变过程中因对称性自发破缺而导致的缺陷产生的普适行为,它可以解释宇宙早期大爆炸过程中缺陷(如磁单极子、宇宙...
-
2024/12/12半导体学院徐思行副教授团队受邀在国际电子器件会议报告成果电源模块作为电子设备的“心脏”,其小型化、集成化发展广受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电源集成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将电源控制逻辑电路与电容、电感等无源器件集成于同一芯片,以实现完整的电源功能(即单芯片电源,P...
-
2024/12/05物电院童庆军教授在能谷激子非厄米物理领域取得新进展能谷自由度是指布洛赫电子在动量空间中不等价的能量极值点,是能谷电子学的基本信息编码载体。在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半导体中,该自由度可继承到由强库伦相互作用束缚的电子-空穴对中,形成能谷激子。能谷激子...
-
2024/11/28生物学院于峰团队在植物根部免疫调控中取得新进展
-
2024/11/27化工院宋国胜教授和张晓兵教授在磁共振分子影像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一氧化氮(NO)是人体中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调节血流、维持细胞活力及保护心肌和神经细胞等多种生理过程。NO 信号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肝炎、糖尿病和癌症等密切相关。研究表明,NO 的生物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