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4am永利集团“三四五”工作机制为学生就业 创业保驾护航
学校充分利用“三个协同”,积极推进“四个课堂”,认真落实“五个关切”,为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创业保驾护航。
“三个协同”有效整合就创业资源。充分利用校企协同、校地协同、校产协同,深耕就业市场,整合优质资源,服务学生就创业,经过近十年的积累,与学校长期保持合作的理事单位达230家。每年接待招聘单位稳定在2000家左右,为毕业生提供可选择的就业岗位60000余个,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会签约的比率每年都稳定在70%以上。一是建立与地方合作交流机制。学校高度重视地方教育部门、人社部门以及科技产业园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主动邀请广东省人社局、南京市劳动局、武汉市人社局、连云港市人才交流中心等30余家省、市人社部门、人才交流中心等组团来校开展招聘活动。二是搭建与市场直接对接的资源平台。通过与地方高新区、开发区设立的各级创业孵化平台达成就创业指导互助协议的形式,一批学生自主创业项目通过邀请企业和地方科技园来校参加路演活动获得现场融资。三是与企业合作共建就业实习基地。截至目前,已建立就业实习基地1000余家,并积极推进与学生重要就业单位共建俱乐部工作,近年来在校内建立了华为俱乐部、微软俱乐部等十余家企业俱乐部,学生实习实训见习满意度达90%以上。此外,学校开展在校学生走访企业活动。近两年共招募了278组500余名在校志愿者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企业走访企业活动,共走访了28个省市的219家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也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类课堂”精准化就创业指导服务。积极推进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的必修课(第一课堂)、虚拟创新创业学院的网上慕课(第二课堂)、小班讨论和团队辅导等课外辅导(第三课堂),以及社会实践与实习(第四课堂)“四个课堂”的有机结合,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确保学生从学校掌握的理论知识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从而指导调整求职择业的目标,培养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的创新创业精神。一是完善就创业必修课程体系。开设了全国示范课程《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以及《大学生公益创业》和《大学生心理素质修养与训练》等生涯发展教育系列配套课程。二是推进网上慕课建设。投入400万元建设集课程、师资、实训、活动于一体的虚拟创新创业学院,在平台上陆续推出了《创业基础》、《创新基础》和《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题慕课。三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所有核心课程中按照课程特点开设若干课时的“小班研讨课”,将小班讨论课程中的过程评价作为课程成绩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将设计、论文、大作业、社会调查等纳入考核范围。四是强化实践课堂效应。学校先后投入2.1亿元,建成了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集实践实训于一体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构建以“工程实训→项目培训→自主创新→孵化创业”为结构的实践实训模式。
“五个关切”确保就创业工作落到实地。在就创业工作开展过程中,关切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关切学生就创业难点问题,关切困难学生群体帮扶,关切就创业信息渠道畅通,关切创业引领带动效应。一是关切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紧紧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整合学校优势资源,建成了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大国家、地方基层就业项目政策宣传力度,引导毕业生服务服从国家战略需求,支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基层项目就业人数稳定在50人左右。二是关切学生就创业难点问题。针对学生在就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就业信息的合理筛选、跨专业就业机会的识别、创业思维的培养以及就创业中自身权益保护问题等,通过邀请专家和校内专职老师开展团辅、小班讨论和个案咨询的方式帮助学生解答疑惑。三是关切就创业信息渠道畅通。通过就业信息网、就业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显示屏等媒介,确保就创业信息畅通,及时回应学生就创业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关切困难学生群体帮扶。成立了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3044am永利集团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管理办法》,建立了就业困难毕业生数据库,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以及少数民族毕业生等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实施“一生一策”动态管理,确保其顺利就业。2016年,学校为2017届587名特殊群体毕业生争取省市财政就业创业补贴46.96万元。五是关切创业引领带动效应。通过举办3044am永利集团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周,评选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氛围;设置3044am永利集团创业带动就业项目扶持资金,培养各类创新主体,鼓励引导大学生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招生与就业指导处供稿,该信息于2017年03月13日被湖南省教育厅《教育快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