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建设
学校制订了《3044am永利集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3044am永利集团重点学科建设总体规划》和《3044am永利集团学科建设基金管理办法》,加强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2000年投入3000万元,后又投入4000万元用于学科建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硕士点67个,有工商管理硕士、建筑学硕士和工程硕士等3个专业学位授予权。与1996年相比,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
2、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规模扩大,培养层次逐步提高。“九五”建设期间,全日制本科生规模稳步扩大,研究生规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1996年与2000年比较,本科生由7445人增加到11514人,研究生由834人增加到1877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由1:9提高到1:6;五年累计授予博士学位134人,硕士学位1348人,学士学位8205人。
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获一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3人获特等奖、5人获一等奖,参加湖南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连续五年获团体一等奖,本科生四级英语考试一次性通过率高出全国重点大学平均通过率10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较高,2000年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名第13。材料学专业董晓莉博士的学位论文入选2000年全国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加强实验室和教学基地建设,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在“211工程”建设过程中,建成了“教育部化学计量学与化学、生物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分子模拟中心”、“汽车实验室”和“湖南省工程结构损伤诊断评估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点实验室。同时注重本科实验室和教学基地建设,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等10个“双基”实验中心(室)顺利通过湖南省教育厅合格评估,并初步建成电工电子实验基地、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基地和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计算机设计等实践中心。新建多媒体教室50多间、多媒体语音室10间。使用多媒体教材近20种,电子教案150多门,《毛泽东思想概论》等9门网络课程被列为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国家工科基础课(化学)教学基地通过教育部中期评估,并得到专家一致好评。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成果显著。本科专业48个,其中理学6个,工学25个,文学5个,经济学3个,管理学8个,法学1个。学校实行主辅修制,注重理工结合、机电结合、工管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创办了“工程教育高级班”,为优秀人才成长创造了条件。“九五”期间,承担国家级、部省级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5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两项与外校合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0项。
文化素质教育独具特色。学校充分挖掘岳麓书院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岳麓书院“爱国务实、经世致用”的办学思想融入办学理念,将“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实务、志于成人”的育人传统引入学风、校风建设之中;成立大学生书院讲习团及各类社团,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建立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文化名著导读”、“中西文化比较”、“大学生音乐欣赏”、“岳麓书院的历史与传统”等一套有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1996年“全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学校召开。1998年教育部确定3044am永利集团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3、科学研究与成果产业化
新建成和批准设立国家和部省研究与开发基地6个,全校科技经费总额达到2.74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了88%,其中2000年科技经费达到8113万元,比建设前的1995年增长了101%;承担科技项目1733项;获科技奖励343项,比“八五”期间增长了76%。共发表论文7359篇,出版著作569部,分别比“八五”期间增长了56.7%和57.2%。根据科技部信息研究院统计,“九五”期间,学校被《SCI》、《EI》和《ISTP》收录论文的数量,在全国高校排序中的位次又有新的提升。尤其是被《SCI》引证数量连续4年处于国内高校前20名之列,2000年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数均进入全国高校前50名。
推广和转化科技成果1195项次,总经费达到1.6亿元,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4、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专任教师达156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71人,占专任教师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4人,所占比例为15%;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20人,所占比例为40%。“九五”期间,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以人才共享方式聘任了两院院士8人。3个重点建设学科均获准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中青年教师中,4人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人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2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4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8人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52人列入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及后备人选。
5、办学条件
经过“九五”期间的建设,建设成了设备先进、功能强大、覆盖面广、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校园网;图书文献信息中心的建成,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图书情报保障,促进了文献的信息化;岳麓书院子项目的建设,营造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交流的育人氛围和良好的文化学术交流环境。基本建设方面,“九五”期间总投资24512万元,新增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并投入使用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复临教学大楼、多功能体育馆、美雅综合教学楼、汽车实验室、学生活动中心等,建成5栋学生宿舍、566套教职工经济适用住房,完成了筒子楼改造任务。并进行水电增容与设施改造。到2000年底,学校固定资产达59218万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12689万元,校舍面积达71.3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01.4公顷。校园网建设方面,“九五”期间共投资1260万元,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校园网。在实验室条件建设方面,除加强重点建设学科的实验室建设外,1999年和2000年共投资2000万元。学校图书馆藏书总量为220万册,通过“211工程”建设,建成了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海量信息存储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五年建设中,共采集中文图书12万余册,外文图书6770册,引进各类数据库近百个,电子版图书20万种,电子版科技期刊6000种。图书文献信息中心子项目的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图书情报保障。
6、管理改革
“九五”期间,学校大力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制度创新。1997年,全面精简机构,压缩机关编制,实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1999年试行、2000年全面铺开院系目标管理责任制及经费总额动态包干,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促进管理重心下移;2000年后,全面统一和修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坚持“强调岗位、淡化身份、重在考核”的原则,实行了岗位津贴制度。通过一系列管理改革的措施,建立了激励与约束并行的运行机制,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211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管理环境。学校获得“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技管理先进单位”、“1993~1998年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