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学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学科 >> 重点建设 >> 985工程 >> 正文
“985工程”一期建设成效

1.初步构建起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形成了学科布局合理、各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985工程”一期建设中,分析化学、结构工程获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并获准14个湖南省重点学科。学校大力扶植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新建6个文科学院,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搭建起发展平台。2003年,新增专门史博士点,实现人文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跃上新台阶。在第九批学位授权评审中,新增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37个硕士点,新增法律硕士、MPA等2个专业学位点,增设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初步完成了硕士点学科体系建设,并为完善博士点学科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教育教学创新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学校以“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本科教育创新工程”为平台,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同时,研究生科技创新和学术活动日益活跃,研究生成为学校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不断深化本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2001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工业设计史》获得2002年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另有2部教材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5门课程分别由教育部、湖南省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2部教材被列入教育部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各类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中,我校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奖,特别是在TCL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学生们多次荣获金、银、铜奖,获奖总数名列全国参赛院校第一。2002年,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6.6%,2003年为96.43%,毕业生就业率稳居教育部直属高校第一方阵。

3.形成了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科研团体,科研实力和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

学校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绩: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建设并通过验收;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并被评为优秀;建成了现代车身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纳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制备与技术国防实验室以及湖南省WTO研究中心、湖湘文化研究中心等11个部省级研究和开发基地。通过立项资助以及对国家、部省项目的配套支持,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扶植,促进了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异军突起,初步形成了区域优势。以项目为纽带,通过从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综合支持,涌现了以俞汝勤、姚守拙院士和钟志华教授等为带头人的科研创新团体,并产生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一期建设三年中,全校新增科技项目1891项,其中有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重点项目、“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重大专项及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纵向项目1192项,横向合作项目699项。获得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部省以上政府奖励94项,社会力量奖励11项,2 项科研成果通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专家评审。到2002年底,科技活动总经费达到3.3亿元。

4.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水平学科人和学术骨干,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经过“985工程”一期建设,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由47%增加到58%,其中,50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由11%增加到19%;平均年龄由41岁下降到39岁,其中50岁以下的教师1430人,占教师总数的87%;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由51%增加到55%。“两院”院士11人(含以共享方式引进的院士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进入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4人、高校青年教师奖励计划8人、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1人;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8人。其中,学校获得的“高校青年教师奖励计划”人数列全国高校第14位。

5.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条件明显改善

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校园网络,形成了基于校园网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和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扩充了文献资源的馆藏量,并引进了多个权威性高、学术性强的中外文数据库,增强了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优质信息资源服务和保障的能力。与2000年相比,学校建筑面积增加30.01万平方米,日供水量增加2000吨,供电容量增加4990千伏安。

3044am永利集团抖音
3044am永利集团微信
3044am永利集团微博